原为琵琶曲;曲名《夕阳箫鼓》(又名《夕阳箫歌》;亦名《浔阳琵琶》《浔阳夜月》《浔阳曲》)。约在1925年;此曲首次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。解放后;又经多人整理改编;更臻完善;深为国内外听众珍爱。后春江花月夜也成了古筝名曲;A调。抑扬顿挫;柔柔似水;优雅优美非常好听。其中内容丰富;含有摇指;下滑上滑;按音等技巧;使学者得到适当的复习和学新。全曲由引子;主题乐段;主题的八次变奏及尾声构成;是一道独具特色的变奏曲。这种曲式由一个音乐主题乐段作基础;其它各乐段运用各种变奏的手法加以变化;丰富了音乐表现力;推进了音乐发展。这种手法善于细腻;深刻地从不同的意境和角度;去揭示乐曲主题内容;塑造音乐形象。乐曲通过优美质朴的抒情旋律;流畅而富于变化的节奏;丰富多彩的各种演奏技法;有如一幅动人的长卷山水画;贴切地表现了乐曲的诗情画意。下面就曲中的几段音乐做简要的介绍:引子部分;乐曲第一段江楼钟鼓;是引子及主题显示部分;由清脆嘹亮的古筝滚指连重奏法起奏开始;形象的模拟鼓声由慢渐快。接着引出具有江南风格的音乐主题;抒情、优美、婉转如歌。句尾的大鼓滚奏音形;描绘出夕阳西下;泛舟江上;游船筲鼓齐鸣的动人情景。紧接着音乐进入主题做“接头合尾”式的变奏;即变奏部分集中在每个乐段的前半部;而后半部则基本相同;也就是前变后同;故有变化对比;又有重复统一;不断推进音乐几前发展。
原文链接:https://wusunba.com/36428.html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评论0